close
創意來自右腦的靈光一現 

為何有人可以如此幸運,靈光乍現、信手拈來便完成讓眾人驚豔的作品?
一切得先從創意的形成開始說起。 創意與邏輯思考不同。
美國《科學人心智》季刊(Scientific American Mind)表示,邏輯思考必須遵循既定的原則、有步驟地完成。但是,創意發想卻是「隨性的」(haphazard),是在偶然之間發生的。

 關鍵就在右腦。美國西北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馬克‧榮畢曼(Mark Jung-Beeman)與艾德華‧波頓(Edward Bowdden)最近完成的腦部研究實驗,證實了這一點。 人的左腦掌管語言,處理訊息的方式就像電腦,必須依照一定的邏輯順序;右腦則是透過直覺和感受進行思考和記憶,而且和潛意識有關,因此相較於左腦,反而會出現突破性的新奇想法。 所謂的靈光乍現,就是右腦發生了作用。

 雖然靈感的發生是偶然之間,但如果大腦的資料庫不夠,右腦便缺乏產生新創意的「原料」,這需要長期的累積。 
累積足夠的資料之後,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何讓自己的右腦發揮功用,有創意地運用這些材料,適時地找到靈感。
方法其實很簡單,只要抱著輕鬆享樂的態度就可以。 

把握靈光最愛出現時:3B

 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史瓦爾(R. Keith Sawyer)在今年1月中旬出版的新書《創意的奧祕》(Explaining Creativity)中提到,靈感最常出現的場所分別是3B:浴室(bathtub)、床(bed)、交通(bus)。
通常我們在這些地方,都是處在無所事事的狀態,但卻是創造力最旺盛的時候。 

小睡一下,讓大腦重開機

此外,靈感也時常發生在睡夢中或是打盹醒來之後。小睡一下,讓大腦有時間重新整理混亂的訊息,激發新創意。發明家愛迪生雖然每天只睡5個小時,但他習慣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小睡幾分鐘。

根據哈佛大學研究,睡眠可消除「資訊超載」(information overload)的情形,增加大腦學習不同工作以及統整記憶的能力。

德國魯貝克大學(University of Luebeck)神經科學家尤瑞奇‧華格納(Ullrich Wagner)也曾做過一項研究,他要求受試者解決一道數學難題,中間並給予休息時間。結果顯示,在休息時間小睡一下的人,成功機率較高。

華格納解釋,睡眠時大腦內的海馬迴會開始進行資訊統整的活動,將新吸收的訊息和既有的知識相互結合,因此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創意發生。

但是,一個人的大腦,能力畢竟有限。想要保有靈活的思考,人際互動絕對不可少。與不同的人之間進行想法上的撞擊,更會有意料之外的發現。


沒有主題的哈拉,有助刺激思考

史瓦爾教授曾針對美國芝加哥的即興表演劇團進行研究,他發現像這種「沒有規則的輕鬆對話方式,最能激發創意」。
事實上,根據史瓦爾以及其他學者的研究顯示,即便是獨立作業的作家與畫家,能持續推出新作品的人,都有共通的特點:時常與人接觸,刺激靈感。

找樂子尋開心,大腦更聽你的

最後,影響靈感出現與否的因素就是情緒的好壞。這和大腦的運作有關。大腦的腹側蓋區附近有多巴胺神經細胞,一旦這個地區產生作用,這些神經細胞末梢就會分泌多巴胺,刺激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,此處正是我們思考時所運用的大腦區域。

當我們遇到讓自己快樂的人事物時,就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。因此,保持心情愉快,才能讓大腦有活力。

悠美國際建材董事長石賜亮花相當多時間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,「了解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有最佳狀態。」盡量避開讓自己不愉快的情境,當發現自己陷入低落的情緒中,就去做一件開心的事情。擁有好心情,才能讓大腦活起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lley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