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隨著孩子越大、自主性越強,她對「命令」與「干涉」的排斥感也越大,雖然我本來就希望孩子能獨立自主而非只是「聽話」,然而實際面臨「控制」不了她的場面時卻仍不免生氣。每當這種時刻,我總是提醒自己勿忘初衷,連我自己都不喜歡被指使、被命令,何況是「自我」正在萌芽的孩子?「反抗」是擺脫威權必要之惡,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不希望走回權威教養的老路,勢必得學著應對。
 
在摸索的路上,我發現「框架內的自主」是很有用方法,也就是父母訂出大原則,(例如功課要做好、鋼琴每天練、九點準時上床睡覺),至於順序如何、怎樣達成,適度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,只要她最後達到大方向的要求,其餘旁枝末節就不必干涉。孩子需要自主空間,同樣也需要父母訂出框架,過度自由讓她們失去方向、過度控制也會導致她們反抗,「框架內的自主」一方面讓孩子安心,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有決定權,當父母不再事事干涉、步步相逼,孩子也對自身事務有適度決定權,她能從中獲得自主的成就感,從而驅動內在動力。只不過,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,分寸的拿捏得靠父母與孩子一起摸索。
 
「自主」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,擁有決定權才能談真正的責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lley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